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全院一盘棋 火线医疗践初心: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新冠感染一线救治见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9日 15:18浏览次数: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正值岁末年初,新冠病毒感染到了关键时期和最吃劲的阶段,各级医疗机构正承受着巨大的医疗救治压力。患者急切,社会需求,病房如战场。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战斗在医疗救治的第一线,他们白衣为甲、使命为盾,履职尽责、勇挑重担,不断优化门急诊和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和急诊、发热门诊、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力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全力保障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被逾越,近些天来,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从未停下奔跑的脚步。他们与死神抢生命,向病魔夺安康。无论多艰逡,他们始终全力以赴,自身的光与热,守护着生命。


发热门诊:接诊翻十倍 极力保收治


随着联防联控优化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出台,近几周的时间中,新冠感染发热人群激增,加之自身医护人员感染,使得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附属医院平日只有几名医生、正常日接诊量只有20到30人左右的发热门诊,近期峰值达到了近300人次,翻了十多倍。


发热门诊高热护士付堂玉正在为持续高热患者用药降温


发热门诊流程和防护要求与普通门诊不同,操作更加繁琐,这个接诊量给医生的真实感受是更加高强度的。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李强介绍,发热门诊是这波医疗高峰的主要入口关,寥寥数名医护还是带病状态,除了靠其他科室医生支援,他们还要对就诊流程进行不断地充分优化,不然就难以消化排队患者带来的压力,就没法做到贯彻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的政策要求。除了开方诊疗,面对有些不知所措、焦虑的患者,他们还要做更多的科普和安抚工作。


急诊科:我们像被按下“快进键”


“吴某,80岁,3日前无明显诱因感到鼻塞流涕,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等症状,口服感冒药症状无缓解。患者目前精神尚可,食欲正常。”急诊科人多,医护需要大声点交流才能保证听得更清楚。


2022年12月30日17时,急诊科患者排队仍有几十人。曹学锋主任像陀螺一样,忙得不可开交。40分钟后,他才挤出时间与记者交谈,不到10分钟,又被护士喊去:“主任,有120送来的患者需要你看看!”他表达歉意后又继续忙碌起来。



应接不暇的急救车、忙碌穿梭的医护人员、互为和音的仪器声响,这是绝大多数人对医院急诊科的印象。在这里,头疼脑热、急症险症可能同时上演。每天接诊四五十个患者,已经是曹学锋和其他医生的常态,经常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这里不仅没有白天与黑夜的区分,更容不得半点怠慢和迟疑。面对大量的患者,医护人员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他们24小时坚守,时刻与时间赛跑,全力挽救患者生命。“我们所有医生都是超负荷工作。没办法,急诊是医院重要的急救阵地。我们的作用就是保证群众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


急诊科栾德强副主任医师多天晚班还是累倒了 确诊新冠肺炎


被团团围住的急诊医生们,一边要安抚着患者和家属,一边还要继续忙碌手头的工作,不顾已经沙哑的嗓子大声地喊话沟通,想方设法快速安排救治更多的病人。等待救治的患者着急,陪同的家属着急,其实医生们心里更着急。有一些患者症状较轻,却被焦虑情绪裹挟,医生们也会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进行健康科普,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我们就像被按下‘快进键’,每个人开足马力,24小时排班运转。”


科内,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因为长时间高密度接触患者也变“阳”了。本着优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原则,他们选择了继续带病上班,强撑着发着高烧、浑身疼痛的身体做好感染患者的救治工作。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当病人”!


放射科:24小时在岗的“火眼金睛”


2022年12月30日16:17,就诊患者已经756人。放射科向海鸿主任正在埋头写报告。“看来今天要突破900人次了。”


疫情这几年放射科是最繁忙的科室之一。平常日子,放射科的患者也约在400人左右。这段时间增加了一倍,工作量也增强了一倍,给放射科带来了极重的压力。“全院4台CT连夜运转,技术组、诊断组24小时在岗,保证急诊患者在30分钟拿到诊断报告。工作任务重,但我们每一个人一直坚守岗位,仔细给每一位病人做检查。”


放射科分诊处


每天800多名患者,也就是平均2分钟就要为一名患者服务。每天面对大量的影像图片,“阅片医生基本上是屁股钉在了椅子上。”长时间久坐,尽管大家腰酸了、腿麻了、眼睛涩了,但仍然坚守岗位、争分夺秒、毫不松懈。


“影像医生看起来不像临床医生直接接触患者,可实际上的工作量并不轻松。”从扫描到出报告,都是需要层层把关的。为让患者尽快拿到检查报告,大家这段时间都是趁着写报告的空隙随便扒两口饭,累极了、倦极了,才会趴在桌上闭一会眼睛。“看到后面排队的病人,我们只能默默地在心中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再克服一下!”


多台CT检查设备持续运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内感染的医护人员不断增多,短短几日就有许多人就先后出现肌肉酸痛、寒战作冷、高烧不退等现象。但科室主任、组长们坚持起带头作用,做到了既关怀内部人员身体健康又保证科室正常运转。同时科内也涌现出许多“可爱的人”,防控政策放开后,放射科技师组的技师们,每日检查患者人数剧增,晚上急诊患者都有一百多人,技师直接面对各类患者,也直接面对病毒的冲击,却没有一个人退缩。科室有的人发烧后害怕感染家人,连续多天晚上睡在值班房;也有的同事在不知情中感染了家人,全家老小高烧不退;还有更多的同事顶着不适,仍然坚守在岗位一线,没有人有怨言。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员实战感”还将持续,都不敢懈怠


在这个特殊时期,附属医院全院一盘棋,各科室一线医护人员配合协作,统筹调配人力、物力资源,扩充床位,对来院患者应收尽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对症科室”首当其冲接收了第一波门诊和住院收治压力,在住院患者持续“满床”和门诊量翻数倍的情况下,依然要抽调人手支援发热门诊。科主任童建林表示:“科室平日五六十人的门诊量直接到现在两百余人,居高不下,两个病区床位一直没有空缺,科室面对的是缺药、缺设备、缺人的重重困难,大家都是互相帮扶,想着办法调配资源、讨论替代治疗方案,没有一个人抱怨。”


呼吸科持续处于加床满员状态


童建林说,科室医护几乎是在一周多的时间中全部“变阳”的,患者是不能丢下的,大家都是症状稍轻些,只要状态能保证医疗安全就立马返岗,许多人吃住在医院,家里老人小孩生病发烧也顾不上。“我发烧了,但扛得了,除非高烧头痛得厉害。科里转不过来,请护长放心排我的班。”二病区护士长袁晓英介绍科室里的护士们都是这样主动报备状态,她们高强度加班、临时来顶夜班,都不讲条件都没半点含糊!



“那种全员全身心投入的‘实战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你会忘记自己也是个病人,重症老年人居多,大家不是在抢救中,就是在急会诊的路上。”童建林说,即便门诊患者减退下去,呼吸内科肺感染重症救治工作仍然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峰,他们依旧不能懈怠。


ICU :轻伤不下火线,因为是最后关口


ICU,重症监护室,这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危重症病人最后的希望。从2022年12月初开始,附属医院ICU就一直是满员状态,医护人员也就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


重症监护室内


护士来到患者床头,抬头看看监测仪器上的数据,低头看看患者。由于这里住着的大都是七八十岁的高龄患者,护士每隔一会就要查看患者的情况,并帮他们翻身。他们工作起来的模样,很难看出大家都是带病上岗。“这段时间,70岁以上的高龄肺炎患者突增,现在每天都是床位全满。这些老人送到医院已经属于极度缺氧的状态,他们大多都已经是白肺了,没有办法自主呼吸。”医生李检宝一边咳嗽着一边告诉记者,“虽然变异后的新冠病毒毒力在降低,病死率也在减少,但传染性极强;每年冬天又是流感、心脑血管、老年病的高发季节,和新冠并存,这让一些有基础病人老人病情加重,也变得更复杂。”


医护正在救治重症患者


“28床的老人刚来时,肺部感染严重,血氧饱和降到了80%。他有脑梗病史,还患有糖尿病。经过大家五天不眠不休地救治,老人白肺情况改善了很多,血氧饱和达到95-97%左右。”


“ICU最年轻的白肺患者只有32岁。当时,他高烧四五天,早期有呼吸困难,但没引起重视。被送到医院时,不但白肺,连肾功能都在衰退。通过治疗,患者现在恢复得较好,已经不需要呼吸机了。”


……


特殊时期,时常传来的好消息让每一名医护人员满心欣喜。他们团结协作、接力奋战,以无畏坚守、勇毅笃行的实际行动,书写医者的责任担当。


神经内科:扛起重任,缓解住院难


“医生,83床病人情况不太好!需要上呼吸机!”


“换病房!做好插管准备!”


神经内科的医护团队第一时间赶到患者的床前,以最快速度合力将患者抬进抢救室,经过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等一系列急救措施后,终于暂时稳定住了生命体征。


科室李冬玲医生、魏文娟护士长生病不离岗


神经内科吴向斌主任已经不记得这是自己在这几周内抢救的第几位病患了。他一边微喘着气,一边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患者多,抢救任务重,科里人手紧张,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不抛弃、不放弃,竭尽全力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近期门急诊患者骤增,其中部分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为全力保障患者救治,附属医院打破科室壁垒,整合资源与人力,科学分流患者,想方设法挖掘潜力,扩大病区。作为一个拥有近百名医护人员团队和3个病区的大科室,神经内科便责无旁贷地扛起了重任,有效缓解了患者“住院难”和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科室医护正急行插管治疗


“我们科室原本收治的大多便是中老年患者。他们此时正是新冠肺炎易感和高危人群。在第一波感染了的年轻人正在陆续‘阳康’的同时,老年的危急重症患者数量却在逐渐上升。”吴向斌表示,危急重症人群发展趋势的滞后性跟老年人群往往发病晚、发病隐匿有关,也跟很多老年人由于出行不便、没及时意识到病情发展、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就医相关。现在神经内科已经满员的床位,有一半分给了新冠肺炎患者。“我们医院能做的,就是新冠患者应收尽收、急诊患者应接尽接、重症患者应治尽治!”


神经内科医护,同样每天上演着感人的一幕一幕。大家舍小家为大家,互相鼓励加油,只要还能继续战斗,就时刻坚守在患者的身边,不退半步。吴向斌主任说:“鲍兵医生在高烧状态下,为病人做手术,那天他穿着40斤重的铅衣,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3个半小时,手术结束后,他当场虚脱。魏文娟护士长在得知很多护士发高烧起不了床后,自己高烧40度仍坚持上晚班。”最后,他们两个成为神经内科病得最重的医护,现在已经住院接受治疗。


如头顶退热帖、打着点滴仍坚持工作的一幕幕在院里并不罕见,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是当前附属医院每一名医护人员守护患者平安健康的真实写照。


通讯员:杨世伟  审稿人:张南华

责编:李金玲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公安备案号:36040002000119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